一样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质疑,人们对陌生领域的事和物保持戒备姿势其实我们是非常能够理解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我们也愿意为消除此类疑惑而做出努力。至于智能印章是否真能保障印章安全?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进行解答:
案例:邹春金与陈怀深、海南鲁泉实业有限公司、王洪英、崔传珍、陈延峰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再审民事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提字第184号]最高法院认为:“根据本案证据显示的内容,鲁泉公司成立后,没有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公章备案;鲁泉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使用两枚公章的情况。一审法院委托海南公平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意见可反映,鲁泉公司的两枚公章在公司年检、经营管理中均先后使用过。鲁泉公司主张合同上加盖的该枚公章系刘法亭私刻使用、鲁泉公司不认可,但就此没有充分证据证实,且与案件证据反映的内容不相符,本院不予采信。况且,陈怀深作为与鲁泉公司签订合同的相对人,根据经济交往常理,客观上也有充分理由相信合同上加盖的公章系鲁泉公司使用的印章。至于鲁泉公司使用公章不规范的问题,不属于本案审查的范围。因此,两枚公章对外均代表鲁泉公司,合同上加盖哪一枚公章,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案中风险提示:公司同时拥有和使用两枚公章,并且没有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职员私盖、偷盖用于签订协议合同,只要确定公司曾在过往文件与合同中有使用过该印章,就表示其依旧可以产生法律效力,只要合同内容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公司就要为此承担责任。
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点几处管理不规范的地方:
1、公司公章没有备案:如果发生印章被私刻的情况就无法进行对照和鉴定真实性,在纠纷当中对公司是非常不利的。
2、内部印章管控不严格:在上述案例纠纷审理当中公司表示是职员刘法亭私自私刻使用签订协议,但经查明,过往文件当中使用的印章和纠纷合同当中所使用的印章是一致的,这就可以确定其实是公司内部这就管理不善的结果。
那说了这么多,智能印章的作用体现在哪呢?针对公司印章管理痛点也就是内部印章私盖、偷盖等问题,思格特智能印章依托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结合终端智能设备,将印章安装至终端设备当中,公司管理人员通过APP对其进行远程在线的监管、审查操作。
每次用印,申请人(印章保管人)盖章必须只能通过智能印章机进行申请,再由管理人员授权后由设备自动完成盖章操作,否者任何人就不能私自启动使用,一章一审杜绝了印章私盖的可能,同时用印数据会永久保留在云服务器当中,即便遇到纠纷,可随时追溯到直接的责任人,完善问责制度。
便携式 非常方便好用 上传图像很清楚
之前在展会看见过,新玩意,很多人围观
感觉建筑行业的比较适合,每个项目可以放一个,这样就能实时查看项目盖的文件了
拍照上传的功能不错,不用每次拿这文件去找老板盖章了
这个产品对公司公章管理很实用,使用很方便,不用再担心公章外带的风险,店家服务很热心
喜欢他的拍照功能,后台可以看到盖章文件,这样就能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