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在古代还科技发达的今天,空白章问题依旧不绝,空白章虽然有被用于违法行为的风险,但有些公司为了方便业务的开展,加盖空白章依然还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这种行为要是放在明初,那可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空印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空印案发生在洪武九年(1376年),因明朝各级掌管印章的官员加盖空白公务文书而引发的案件。
明朝时每年各个布政使司下属府州县都需派出审计官吏前往京师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所有账目必须和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方能结算。
简单的说就是各县官吏相当于今天的分公司负责人,每年都要前往总部(京师户部)对过往的缴纳钱粮进行对账工作,但当时有规定,各县官吏前往户部之前要在账册上先加盖印章,不能随身携带印章前往。若其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就必须驳回重新造册。
在古代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举个例子:在清朝时期,山西有一位名叫于成龙的官员被派往广西担任县长,光是赶路就用了半年的时间,可想而知,如果明朝的那些县官员因为账册有错误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虽然有现成的笔和纸可以修改,但没印章不行啊,最终还要再跑一趟。
不过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虽然不能携带印章外出,但是官员们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就是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事先在空白书册上加盖印章以做备使用。只要有错误,当场就可以拿出盖有印鉴空白册进行修改,大大方便官员们的对账工作。
在古代,交税和发工资都是用粮食来结算,很少会用金银铜钱,所以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就会出现损耗,最后在县衙登记的数量和户部接收的数量就会出现不符的情况,那就需要重新进行对账和修改。所以空白章一直是县衙和户部之间的一种潜规则,而且历来朝廷和明中后期对此也是不会追究的。
但在明太祖朱元璋看来,这是官员相互勾结的欺君重罪,因而下令杀掉了所有相关官员。
回到当今,在公司日常印章管理当中,空白章的风险隐患可是要比以前要大的多,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加盖公章的空白文件伪造协议、证明、担保等都会给公司带来法律的纠纷和经济损失。在古代那些官员是没有办法才会加盖空白章,但是当今我们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来协助企业完成印章的安全管理工作。
思格特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公司负责人通过APP随时随地审批文件、合同的用印申请,临时外出工作或出差,无需提前加盖空白文件。
收到后马上使用了,操作说明很清楚,不过初次配置有点麻烦,客服还专门发了视频教程
公司现在就在用思格特的便携式的智能印章机,老板不在也可以盖章,挺方便
喜欢他的拍照功能,后台可以看到盖章文件,这样就能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了
拍照上传的功能不错,不用每次拿这文件去找老板盖章了
之前在展会看见过,新玩意,很多人围观
感觉建筑行业的比较适合,每个项目可以放一个,这样就能实时查看项目盖的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