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学过,但道理虽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会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当中用来警示自己,因此现实中就有很多人像故事当中的农夫一样,没有风险防范意识,只有真正遭受损失的时候才会想办法去弥补。
以印章管理为例,作为公司权力身份的重要凭证,其使用的规范与否,往往关乎到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性,但仍旧有很多企业没有针对印章的规范管理做出相应完善制度与措施。
案例
去年1月,某白酒股份上市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旗下供销子公司1亿元存款,在总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分3次从银行转走,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受理并进行侦查。
因涉及上市公司和巨额存款,此案引起全国关注。
在法庭上,被告人之一的某实业有限公司股东寿某供认,是其偷盖了供销公司的预留印章,然后通过他人转走存款。
检察机关起诉书指称,被告人寿某、罗某、陈某在杭州一酒店商议,决定利用方某(另一被告人,时任某银行支行行长)到长沙面签《授权委托书》没有加盖白酒供销公司公章,以完善手续为由,罗某负责联系白酒供销公司再派财务人员赵某把公司印章带来,然后安排赵某游览西湖,伺机偷盖印章,然后以白酒供销公司名义转走巨款。
侦查部门获取的具体交易细节显示,被告人寿某盗盖白酒公司印章后,由被告人唐某持银行结算凭证分3次全部转入该实业有限公司账户。
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寿某、罗某、陈某、唐某、郭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银行工作人员勾结,用购酒存款贴息为诱饵,骗取白酒供销公司信任,然后盗盖印章,将酒白酒供销公司1亿元存款非法转出并占有。公诉机关认为,6名被告人的行为均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
印章管理建议和提升方向
案例当中,寿某和罗某等人能够顺利完成偷盖印章转走巨款,与白酒供销公司印章外带缺乏有效监督管控措施也不无关系。一般而言企业印章外带为了确保出去之后印章不被乱盖和私盖,往往需要派遣另一名工作人员跟随持章人出去起到监督作用,直至完成印章的使用工作。
显然案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类似的行为,当然这样做无疑也会加大企业管理成本,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更新且更低成本的印章安全管理模式。
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其中针对印章外带使用的管控,可以将印章安装到便携式智能印章机当中,思格特便携式自动盖章机全封闭式结构,印章的使用必须先经过申请、审核授权才能完成盖章,案中即便罗某、寿某等人财务人员骗去浏览西湖趁机偷盖印章,只要没有获得授权,智能便携而盖章机就会锁死里面的印章不让使用,如果暴力拆卸等行为,思格特智能印章机便第一时间向管理人员手机发出预警信息,及时的作出应对粉粹个别人员龌龊的阴谋。